【編者按】2020年8月22日,是《法制周報》創刊15周年紀念日。近日,“我和《法制周報》的故事”有獎征文大賽拉開序幕,老讀者、老通訊員紛紛踴躍投稿。他們用真摯的文字和濃烈的情感,回顧了自己與《法制周報》之間的難忘記憶。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,聆聽故事,收獲感動。
真心對《法制周報》說一聲“謝謝”
(圖說:陳建華(右)和案件當事人)
看到“我與《法制周報》的故事”有獎征文啟事,才驚覺光陰似箭、日月如梭。我不知不覺在法院工作有11個年頭了。從基層法院借調到中級法院再正式考入中院,其間還被省高院研究室、執行局抽調工作多次;自己從書記員、法官、研究室副主任再到執行局副局長,從只會寫新聞稿到經驗材料、領導報告、理論文章都能寫,我的不斷轉化和諸多進步,都得益于《法制周報》亦師亦友的關愛幫助。
記得2009年剛到法院工作,無意之間看到了《法制周報》。當時的《法制周報》以“追擊新聞真相,弘揚人性關懷”為辦報宗旨,以打造“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法制類新聞周報”的品牌為理想目標,受眾面很廣。為了給自己樹立奮斗目標,我立志在《法制周報》上發表文章。然而,無數次投稿卻是杳無音信。正當自己一籌莫展時,機會終于來了。2010年8月,我參與了《法制周報》舉辦的“創刊五周年征文活動”,將《法制周報》指導我辦案的故事寫成文章,有幸獲得了三等獎。獎品是一本書和200元獎金,獲獎證書上還有時任社長谷良的簽名。從此,《法制周報》成為了我每天必讀之報。
每天,我都會打開《法制周報》及其網站,瀏覽每篇文章,對于自己喜歡的文章,還會打印出來進行學習。“苦心人,天不負。”這兩年,我先后有近10篇論文在中國法學家論壇、中國青年法學論壇、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等征文活動中獲得一、二等獎,在《法律適用》《人民司法》《人民法院報》等諸多刊物上發表近10篇論文。此外,我寫的多篇經驗材料被最高法、省高院采用。另在《法制周報》上發表了20篇諸如法官手記、執行故事、調解故事的新聞稿件。
回望來路,不勝感慨:如果沒有《法制周報》這個“紅娘”,我不可能在報紙刊物上發表大量文章;如果沒有《法制周報》給予我的“自信”,我的寫作才能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。
千言萬語化成一句:真心說一聲“謝謝”你——親愛的《法制周報》。
(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 陳建華)
湖南子曰道德律師事務所聯系電話:0731-85539535;0731-85058592;13707499555
地址:長沙市岳麓區西湖公園58小鎮B3區118-120
責編:張東久
來源:法制周報